本周,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呈偏强态势,不过周后期涨势渐缓。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出现回调,东北产地价格则大体保持坚挺。北方港口收购价格回调约20元/吨,然而港口周环比仍上涨30元/吨。本轮上涨,一是受天气影响,二是玉米存储压力降低,农户惜售情绪渐浓,市场流通量减少,从而推动价格反弹。那么,玉米价格是否还会继续上涨呢?
阶段购销博弈,流通放缓
东北方面,目前黑龙江农场玉米收购基本收尾,但地趴粮尚未批量上市,部分地区农户仍处于收获阶段。拒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黑龙江省玉米收获进度达81.4%;截至10月21日,吉林省秋粮收获超六成,其中玉米已收面积为4769万亩;辽宁省玉米收获面积达3924.7万亩,收获进度达93.3%。近期东北天气转凉,玉米存储条件改善,市场流通速度放缓。
华北方面,天气转晴后,深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下降。此前企业到厂的多为潮粮,库存难以增加,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价格随到货量减少而上涨。但基层粮源充足,企业本轮追涨补货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随着天气转晴,据了解华北本地仍有一定数量的粮源可用于饲用,饲料企业适度增加库存。近期东北玉米外流量大,运力紧张,东北、华北玉米形成比价关系。
托市小麦传闻起
本周,市场传言11月可能启动临储小麦拍卖。其中,2017年700万吨以上的小麦可能竞拍流入饲用,2019年1500万吨以上的小麦将竞拍流入面粉厂,河南、安徽的投放量较多。此外,传言2017年三等小麦定价为2200元/吨,出库费30元/吨。河南省在本次降雨天气中受影响较大,若拍卖落地或可降低饲料企业采购难度和生产成本,但本年度玉米市场供应量将增加。此消息理论上利空玉米市场,但目前尚未落地,市场反应平淡。
政策将进入关键期
11月之后,粮库将逐步迎来收购高峰期,早前签订的购销双向采购合同也将开始入库。但本年度玉米粮质差异较大,东北部分地区受雨雪天气影响,毒素也开始不稳定。此外,去年东北增储最早于11月22日启动,本年度因单产大幅增加,东北地区农民售粮利润可观,短期内启动增储的难度可能较大。不过,常规轮换粮收购可能会开启,需关注后续政策动态。
综上所述,近期东北、华北玉米市场走势再度分化。东北地区等待下一轮上量,市场对本轮上涨高度保持相对理性。例如,北方港口价格日前涨至2120 - 2130元/吨(水分15%,容重700及以上),乐观者认为有望涨至2150元/吨,但2200元/吨的价格较难达到,同时市场也并不极度看空。尽管丰产预期较强,但渠道和下游企业在特定时间点或价格水平上仍有建库需求。华北地区除烘干玉米外,自然干玉米数量较少,饲用玉米价格下跌动力相对较弱。欲了解更多玉米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敬请持续关注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台(graininfo)或可致电0451-88001128咨询,成为粮油信息网的会员,享受更多特权。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