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8月26日消息:美联储报道称,尽管今年美国
玉米种植者最终将迎来创纪录的丰收,但是实现这一结果却并非非轻而易举。在中西部和其他
玉米主产区,美国农户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而日益加剧的种植压力。
密歇根州的农民罗布·林德和他的兄弟经营着约200英亩的
玉米、
大豆、
小麦和高粱。去年作物收成良好,但是今年夏天,他在田间巡视时看到的却是叶片枯萎、穗粒不全的
玉米,令人感到沮丧。而这种担忧并非个例。
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正在让
玉米生长过程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持续的高温、干旱或不合时宜的暴雨,都可能破坏
玉米的授粉过程,使得饱满的
玉米穗不再是必然,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赌注。尤其是夏季夜间温度持续偏高,导致植株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难以恢复,这对农民和作物都构成巨大压力。
玉米授粉环节对天气极其敏感。通常,当
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叶片会逐渐展开,露出花粉的雄穗。但在极端高温下,植株生长过快,叶片可能裹得过紧,花粉无法顺利散出,导致穗粒稀疏。此外,高温不仅抑制花粉产生,还会降低花粉活性,甚至使植株脱水而减弱受精能力。尽管一些地区雨水充沛,但过量降水同样会引发
玉米黑穗病等真菌问题,进一步损害产量。
今年,美国
玉米种植经历了多重挑战。年初有近六成中西部产区处于干旱,但夏季东部地区降水恢复至正常或偏多水平,使干旱比例在8月初降至3%。
美国农业部气象学家布拉德·里皮表示,这种雨热组合反而推动了创纪录的
玉米丰收预期。他预测2025年美国有望收获一季“超级大年”。但是丰产并非唾手可得。密西西比州农民菲利普·古德表示,今年几乎是他农业生涯最难的一年。持续两个月的连日降雨迫使他推迟60天播种
玉米和
大豆,部分作物淹死,肥料流失严重。幸运的是,后期天气转好才挽救了部分产量。
农民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降水模式的改变。雨水往往以更强形式出现,造成表层径流而非有效入渗,既浪费水分,也带走肥料,既损害河流生态,又增加农户成本。同时,全球海洋温度升高带来的高湿度和高夜温,意味着未来类似的极端天气风险只会增多。
这种不确定性让农户在关键的夏末时节倍感压力。他们既要判断当年的收成,又要规划未来投资。如果授粉失败导致15%至25%的
玉米粒缺失,就可能造成整块田地大幅减产。为此,一些农业科技企业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来弥补自然授粉不足。自2018年以来,提供“救援授粉”服务的公司数量和订单几乎翻倍,反映极端气候下农民对技术的依赖增加。
尽管2025年整体上或将迎来创纪录的
玉米产量,但农民普遍感到种植过程的不可控因素大幅增加。林德坦言,本想升级
农机或扩大耕地,但在看到田里缺粒的
玉米时,投资信心受到打击。另一位农民沃尔顿表示,只能适应这种压力,因为很多因素超出人力掌控。
气候变化使
玉米种植不再是对季节循环的稳定依赖,而变成了一场与极端天气博弈的长期较量。即便在丰收之年,农民仍需面对自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与风险,而这也预示着未来农业将越来越依赖技术与政策的支持来确保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