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5月7日消息:全球大米价格在2025年4月跌至多年低位,印度取消2022年实施的出口限制后,其蒸谷米出口价格跌至22个月新低,泰国米价创三年最低,越南米价接近五年低谷。尽管价格较2024年峰值已下跌近三分之一,但行业人士认为,由于主要出口国库存高企,2025年价格将维持低位,反弹空间有限。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预计,5%碎米价格将维持在390美元/吨上下10美元区间波动。
印度库存创纪录,出口或激增25%
截至4月1日,印度联邦政府持有的稻米库存达6309万吨,是官方目标(1360万吨)的近5倍。叠加2025年连续第二年季风降雨预期良好,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增至5.436亿吨(FAO数据),总供应量达7.43亿吨,远超5.394亿吨的需求。印度出口商协会预测,2025年出口量将增长25%至2250万吨,头部企业Olam Agri甚至看高至2400万吨,推动印度重新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超越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的总和。
货币与政策支撑价格底部
3月印度恢复碎米出口时,卢比汇率疲软(87.2卢比/美元)压低了价格,但近期卢比回升至84.55,其他出口国货币同步走强,阻止了米价进一步下跌。此外,印度政府每年提高稻米最低支持价格(MSP),农民可优先向政府销售,这为出口价设置了底线。
竞争对手承压,进口国受益
印度低价大米冲击市场,导致泰国2025年一季度出口量下降30%至210万吨,全年出口预计缩减24%至750万吨;越南出口亦可能减少17%至750万吨。泰国2月
稻谷价格同比暴跌30%,引发农民抗议,政府被迫提供补贴并呼吁与印越合作稳价。而主要进口国(菲律宾、印尼、沙特及非洲国家)因价格下跌获益,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需求因人口流入持续增长。
展望:低价周期或延续
尽管价格已触底,但印度供应过剩、亚洲丰收及政府库存政策将长期压制市场。行业警告,除非季风异常影响产量,否则2025年米价难有起色。此轮低价潮在缓解全球食品通胀的同时,也加剧了亚洲稻农的收入压力,凸显粮食市场的供需失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