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7月14日消息:截至2025年7月11日当周,印度食用油市场互有涨跌,呈现
棕榈油强而
豆油弱的格局,符合国际食用油市场的走势。
上周五,印度进口的24度精炼
棕榈油报价为每吨116,500卢比,比一周前上涨500卢比或0.43%;毛
豆油在孟买港的报价为114,100卢比,下跌200卢比或0.17%;进口毛
棕榈油在坎德拉港的报价为108,800卢比,上涨2,200卢比或2.06%。
印度国产
花生油报价为每吨140,000卢比,比一周前上涨2,500卢比或1.82%;
菜籽油价格为每吨158,000卢比,上涨4,500卢比或2.93%;葵花籽油价格125,000卢比,下跌1,000卢比或0.79%。
从相关市场走势看,截至7月11日当周,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9月
棕榈油期货收报每吨4,175令吉,比一周前上涨2.78%;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12月
豆油期货收报53.65美分/磅,下跌1.87%;大连商品交易所的9月
豆油期货报7,986元/吨,比一周前上涨0.53%;9月
棕榈油期货报8,682/吨,比一周前上涨2.48%。
印度食用油进口结构深度调整
印度炼油协会(SEA)数据显示,6月
棕榈油进口同比激增60%至95.6万吨,创11个月新高,主要得益于关税下调(毛油进口税从20%降至10%)及价格优势。相比之下,
豆油进口环比下降9.8%,显示贸易流正在向更具性价比的
棕榈油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7月初印度食用油库存七个月来首次回升至156.8万吨,但仍低于五年均值,补库需求将持续支撑进口。
6月1日起印度政府将毛食用油进口税从20%下调至10%,有利于刺激进口需求。行业人士估计7月份印度
棕榈油进口量将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90万吨以上。
季风降雨良好,提振夏季油籽作物前景
截至7月14日,季风降雨量比历史均值高9%。主要油籽种植区的季风降雨提前到来,促进夏季油籽作物的播种,尤其是
花生和
大豆,而
棉花产量也呈现稳步增长。
截至7月4日,夏季油籽总种植面积为1082.1万公顷,较去年的949万公顷增长12.3%。其中,
花生种植面积为267.4万公顷(去年为177.3万公顷),
大豆种植面积为790.4万公顷(去年为754.6万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为795.4万公顷(去年为785.8万公顷)。
印度6月零售通胀降至六年新低,因食品价格持续回落
印度统计局周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零售通胀率同比降至2.1%,创2019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经济学家们平均预期的2.5%,且接近印度央行2%-6%通胀目标区间的下限。通胀率下降主要受食品价格持续回落推动,其中谷物和豆类价格下行抵消了蔬菜等易腐食品的季节性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通胀走弱强化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学家Radhika Rao认为,疲软的通胀数据可能促使印度央行考虑降息,但8月政策会议更可能维持现有利率,待经济增长信号明确后再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宽松。
背景数据
印度是世界头号食用油进口国,每月需要约210万吨食用油,每年约2550万至2600万吨,进口食用油相当于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二十年前只有三分之一,因为国内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周一印度卢比汇率为86.00卢比兑1美元,一周前为85.86卢比。
注:1美元兑换86.00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