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RSS源·手机版·广告服务·成功案例·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玉米:60102854QQ群:大豆:52200431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行业信息

  • 行业信息
  • 交易供应
  • 交易求购
  • 交易招商
  • 商情中心
  • 人才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动态>正文

俄罗斯小麦聚焦:罗斯托夫干旱减产,斯塔夫罗波尔创纪录丰收

2025-07-11 16:21:34来源: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作者:博易大师

  外媒7月10日消息:作为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两大核心产区的产量前景呈现鲜明反差。南部罗斯托夫州正经历连续第二年干旱,预计产量将同比下降20%至810万吨以下,创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而毗邻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却因降雨充沛有望实现历史性丰收。
  这种区域分化或将重塑俄罗斯小麦产业格局——斯塔夫罗波尔可能首次超越罗斯托夫成为全国最大小麦产区,同时确保俄罗斯整体小麦出口供应保持稳定。
  罗斯托夫:干旱重创下的农业危机
  罗斯托夫州已宣布10个地区进入农业紧急状态,以便向农民发放国家援助。农艺师马克西姆?佐洛塔廖夫指出,自去年秋季开始的干旱持续影响作物生长,5月的短暂降雨未能改善土壤墒情。切尔特科夫地区作为重灾区,2024年单产已骤降61%至每公顷1.7吨,远低于美国3.4吨的水平。尽管面临极端天气,多数农户仍坚持种植小麦,因其出口需求相对稳定。当地官员阿列克谢?尚塔利透露,央行关键利率升至2000年代以来最高水平,导致农业贷款成本激增,农民不得不大幅缩减设备采购等投入。
  斯塔夫罗波尔:降雨良好有助于产量创纪录
  与罗斯托夫形成鲜明对比,斯塔夫罗波尔今年降雨量增加30%,部分得益于"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咨询机构IKAR预计该地区将创下小麦产量纪录,突破800万吨门槛。这种区域产量重构印证了俄罗斯农业部的长期战略:在维持南部传统产区产能的同时,加速开发北部和东部新耕地。数据显示,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彼尔姆地区2024年小麦产量激增30%,配套化肥供应量过去十年增长三倍。
  系统性挑战:成本压力与设备短缺
  除气候压力外,俄罗斯农民正面临系统性困境。西方制裁导致农机设备及配件供应受阻,老旧机械故障频发严重影响播种和收割效率。
  卢奇农场负责人亚历山大?普拉霍夫表示,化肥和燃料等投入成本上涨迫使农户压缩生产规模,"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尽管尝试种植替代作物,但考虑到出口市场的确定性,大多数农民最终仍选择继续种植小麦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地理重构
  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安德烈?拉津指出,1976-2030年间全国平均气温预计上升1.5度,这将推动农业边界向北部和东部扩展。乌拉尔化学公司数据表明,包括彼尔姆在内的北部地区化肥供应量过去十年已增长三倍。这种地理迁移虽带来新机遇,但南部传统产区的持续干旱仍构成重大挑战。当前罗斯托夫与斯塔夫罗波尔的产量分化,正是俄罗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进程的缩影。
  在全球粮食安全格局中,俄罗斯小麦产区的旱涝分化具有深远影响。斯塔夫罗波尔的增产虽能部分抵消罗斯托夫的损失,但利率高企、设备老化和投入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难题,将持续考验这个最大小麦出口国的生产韧性。随着气候模式变化,俄罗斯农业版图的重构可能加速,这对全球粮食贸易流向和价格稳定将产生长期影响。

特别声明

  1.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系统自动保留7天)
粮油交易
热文TOP10
×
中国粮油信息网手机APP 广告
俄罗斯小麦聚焦:罗斯托夫干旱减产,斯塔夫罗波尔创纪录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