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7月7日消息:周一洲际交易所(ICE)
棉花期货连续第二日下跌,基准期棉下跌0.83%,创下6月24日以来新低。期棉下跌主要受到美国主产区天气好转、粮棉作物前景改善,以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共同影响。
截至收盘,
棉花期货下跌0.27美分到0.578美分不等,其中2025年7月期棉收低0.27美分,报65.39美分/磅;12月期棉收低0.57美分,报收67.89美分/磅;3月期棉收低0.52美分,报收69.26美分/磅。
成交最活跃的12月期棉的交易区间在67.51美分到68.21美分之间。
美国普莱斯期货集团副总裁杰克?斯科维尔表示,虽然德州南部此前遭遇严重洪灾,但影响范围有限,近期中西部普降适量降雨,有利于
大豆、
玉米及
棉花作物发育,整体利于2025年新季产量前景,这对价格构成直接打压。
在贸易层面,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即将宣布的新一轮关税计划含糊其辞,导致市场维持谨慎。贸易不确定性对
棉花市场影响尤为突出,因其出口高度依赖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等亚洲买家,任何障碍均可能导致订单延期或取消。
美元走强亦增加
棉花出口压力,使得以美元计价的美棉对海外买家而言变得更为昂贵。此外,芝加哥
小麦期货当日下跌逾2%,反映出北半球粮食收割进度加快,对整体农产品市场形成压力。
周一特朗普宣布对日本和韩国加征25%关税后,华尔街主要股指回落,投资者对关税不确定性与科技股回调感到担忧。
总体来看,ICE
棉花短期内仍将承压。除非天气出现新一轮显著干扰或美中贸易谈判恢复顺利,价格在每磅66-68美分之间的震荡格局或将延续。
持仓数据显示,上周投机基金连续第三周削减在ICE期棉的看跌押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截至7月1日,投机基金在
棉花期货和期权市场持有净空单42,910手,比一周前减少5,175手或11%。前一周净买入2,946手。
今年迄今期棉下跌2.60%。这将是连续第四年下跌。2024年期棉下跌13.8%,此前两年期棉分别下跌2.84%和25%以上。
周一,12月期棉成交量为22,271手,上一交易日为15,470手;空盘量148,755手,上一交易日148,946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