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资讯

全球小麦市场一周展望:美麦反弹出口起色,欧中成关键变量

2025-05-19 09:15:22来源: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
  外媒5月17日消息:截至2025年5月16日当周,全球小麦市场走势分化。芝加哥小麦期货因低价刺激出口增长而反弹,但堪萨斯与明尼阿波利斯小麦下跌,反映供应压力及天气利多出尽。堪萨斯州实地考察显示单产高企,但病虫害与出口乏力可能令优质小麦沦为饲料。黑海地区降雨改善墒情,有助乌克兰和俄罗斯新季作物生长。欧洲南部丰产抵消北欧干旱忧虑。中国主产区则遭遇极端高温和干热风威胁,引发减产担忧并加速补库采购。综合来看,小麦市场呈现“整体宽松、局部紧张”格局,区域供需差异和中国动向将主导后市价格波动。
  周五(5月1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7月软红冬小麦期约报收5.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0.62%。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7月硬红冬小麦期货报5.165美元/蒲,下跌0.19%。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7月硬红春小麦期货报5.7325美元/蒲,下跌3.41%。泛欧交易所9月小麦价格为204.25欧元/吨,上涨0.7%。阿根廷上河小麦报价234美元/吨,下跌1.7%。ICE美元指数报收100.946点,比一周前上涨0.80%。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解读:欧盟小麦强势回归,中国补库需求成为新变量
  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首次发布对2025/26年度的供需预期,就美国而言,下一年度小麦行业面临"量价齐跌"的挑战。种植面积缩减1.5%至4540万英亩,叠加收获面积下降3.4%,导致产量预计下滑2.5%至19.21亿蒲。出口预计减少2.4%至8亿蒲,反映出美国小麦竞争力持续减弱。期末库存预计增长9.8%至9.23亿蒲,推动库存用量比从当前年度的42.6%升至2025/26年度47.1%,也高于10年均值44.9%。库存压力的加大直接反映在价格预期上,美国小麦农场均价预计下跌3.6%至5.30美元/蒲。
  全球新季小麦产量将达到8.085亿吨,同比增长1.1%,但是区域间差异巨大,中国需求可能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俄罗斯继续巩固其出口霸主地位,产量预计增长1.7%至8300万吨,出口量提升3.4%至4500万吨。欧盟小麦强势回归尤为引人注目,产量预计激增11.4%至1.36亿吨,出口更将大幅增长28.3%至3400万吨,显示出欧盟小麦即将摆脱过去几年的生产困境。而这将挤压美国等出口国的份额。美国小麦出口预计降至2177万吨,同比减少2.4%。
  与此同时,中国需求增长成为这份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虽然下一年度中国小麦产量预计微增至1.42亿吨,但是库存预计下降2.4%至1.239亿吨,这将推动中国小麦进口激增80%以上至600万吨。日本进口预计维持在545万吨左右。
  全球小麦库存用量比预计将从26.5%微降至26.1%,在供需整体平衡的表象下,隐藏着严重的区域分化——主要出口国库存充足,而部分进口国库存持续收紧,也导致小麦市场面临多重挑战:俄罗斯出口政策的潜在变化、欧盟产量前景的实际兑现程度,以及中国进口节奏的波动。若中国补库需求持续超预期,或黑海出口受阻,都可能引发价格阶段性上涨。美国农户虽然面临库存压力,但全球需求的区域分化可能提供新的出口机会。这种"整体宽松、局部紧张"的格局预示着新年度小麦市场将呈现"区间波动、结构分化"的特征。
  美国冬小麦状况继续改善,优良率创下五年同期新高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截至5月11日,美国冬小麦优良率54%,比一周前51%提高3%,也高于去年同期的50%,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头号冬小麦产区堪萨斯州的冬小麦优良率为48%,一周前47%;俄克拉荷马为53%,一周前48%。得克萨斯的冬小麦优良率提高到了42%,一周前32%。不过在生产软红冬小麦的伊利诺伊州,优良率为60%,低于一周前的61%。全国冬小麦抽穗率为53%,一周前39%,去年同期55%,五年均值45%。春小麦播种66%,一周前44%,去年同期59%,明显领先五年同期均值49%。出苗率平均为27%,高于五年均值19%。
  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5月13日,23%的冬小麦处于干旱区,略高于一周前的22%,低于去年同期的25%。约38%的春小麦处于干旱区,比一周前高出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14%。美国农业部表示,截至5月11日,堪萨斯州表层土壤墒情短缺的比例从27%提高到33%,其中9%“非常短缺”,影响小麦抽穗和灌浆。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未来五天降水云图显示,5月18日到5月23日,美国大平原地区将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其中南达科他州的雨量最高,可能达到1.50英寸到2.00英寸,北达科他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大部以及其他平原地区的降雨量估计从0.25英寸到1.25英寸不等。
  年度考察显示堪萨斯州小麦丰收,但出口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优质小麦沦为饲料
  美国最大的小麦产区堪萨斯州今年小麦长势喜人,田间表现优异,但出口乏力和病虫害压力却令农户忧心忡忡。本周美国小麦质量委员会组织的年度巡田活动考察了堪萨斯州及周边449块小麦田,预估该州2025年平均小麦单产将达每英亩53蒲,远高于去年的46.5蒲,也高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50蒲。预计总产量或达3.385亿蒲。
  不过小麦丰收背后暗藏烦恼。一方面,全球小麦产量同步上扬,俄罗斯、欧洲、加拿大和印度供给充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墨西哥与中国等传统买家转向他国采购。美国优质小麦难觅销路,堪萨斯农户无奈考虑将优质食用小麦出售给本地饲养场作为牲畜饲料。由于KCBT硬红冬小麦价格跌至多年低点,饲料商正大肆抄底。另一方面,小麦条纹花叶病毒在该州多地暴发。田块间发病严重程度差异显著,部分地块单产恐下降10蒲。研究人员警告,受灾面积已是正常年份十倍。此外,持续干旱和高温亦可能制约最终产量表现。尽管田间数据强劲,市场需求与病虫害仍为不确定性来源,未来几周的天气和中国等买家动向,将成为美麦行情走向的关键变量。
  黑海地区继续降雨,缓解土壤墒情
  本周黑海地区持续降雨,从乌克兰到俄罗斯联邦西南部的降雨补充了小麦玉米主产区的土壤墒情,不过低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霜冻,对作物生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5月份乌克兰的天气状况对所有作物都较为有利,因此乌克兰小麦玉米产量均可能达到美国农业部预测的乐观水平。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25/26年度乌克兰小麦产量为2300万吨(上年2340万吨),玉米产量3050万吨(上年2680万吨)。
  由于3月和4月的霜冻和干旱天气,乌克兰部分冬油菜籽小麦作物损失(面积不超过10万至20万公顷),农民积极地补种葵花籽和玉米。预计未来一周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将迎来更多降雨,气温将进一步升至20-22摄氏度,这将加速春季作物的生长,并提高冬季作物的产量潜力。
  战略谷物上调欧盟小麦产量预期,因南欧丰收抵消北欧干旱担忧
  法国咨询机构战略谷物公司(Stratégie Grains)周四发布报告,预计2025/26年度欧盟软小麦产量将达到1.298亿吨,较4月份的预测高出170万吨,较去年受降雨影响的收成增长14.7%。这也是战略谷物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小麦产量预期,因为西班牙、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软小麦单产潜力非常可观。
  不过北欧地区干旱可能会对软小麦单产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法国北部、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兰。如果干燥天气持续到6月底,欧盟的小麦产量最终可能会比目前的预测低数百万吨。
  低价有助于提振美国小麦出口销售改善
  随着美国小麦跌至创下近五年新低,美国小麦(尤其是新作)出口销售加快。截至5月8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小麦净销量近6万吨,显著高于四周均值;2025/26年度交付的新季小麦净销量为75万吨,一周前49万吨。2024/25年度迄今美麦销售总量为2148万吨,同比增长13.55%,而美国农业部预测全年增长16%。
  从出口报价来看,5月15日,法国小麦的FOB报价为234美元/吨,较一周前上涨4美元;阿根廷上河小麦为234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4美元;美国软红冬小麦美湾FOB报价221美元/吨,上涨1美元;美国硬红冬小麦报价为236美元/吨,下跌1美元。
  中国主产区极端高温天气威胁小麦作物
  中国气象部门周五发布预警,下周一至周四干热风风险较高,可能严重影响包括河南在内的主产区的冬小麦作物。国家气象局预测,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区部分地区气温可能升至40度以上,创下历年同期新高。极端天气加上干热风预计将扰乱小麦灌浆,加速小麦成熟,造成作物严重受损。2024年河南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7%,收获通常在5月下旬开始。此前媒体报道,由于担心极端高温可能对中国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近来中国买家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购买了40万至50万吨小麦。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小麦产量为1.42亿吨,比2024/25年度增加1.4%。小麦进口量预计为600万吨,比2024/25年度增加81.8%,不过仍低于2023/24年度创纪录的进口量1364万吨。

特别声明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凡本网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粮信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络平台”。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系统自动保留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