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北方市场大米走货稍有增量,甚至部分大米品种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黑龙江地区绥粳18大米出厂报价2.05-2.25元/斤,哈周边市场低于2.15元/斤的大米逐渐消失,中科发五大米出厂报价区间2.55-2.70元/斤,而相对于涨价而言,更加让业内振奋的是近期大米成交量较前期有所增多,大米市场利好消息逐步加码,但业内对稻米的长期走势仍然存一定的谨慎预期。
本次价格上涨主要有两点,其一,阶段性补货周期启动:随着立秋节气已过,国内气温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按照传统市场规律,天气转凉理论上将带动大米消费需求的好转。前期因市场不确定性而采取谨慎采购策略的贸易商,其整体库存水平已处于相对低位。需求的季节性复苏预期叠加低库存的现实,共同触发了贸易环节的补货需求,市场询单量因此显著增加。其二,刚需支撑显现:气温下降不仅影响家庭消费,也直接作用于集团消费。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场所的大米用量开始呈现季节性回升,这部分刚需的稳定增量,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
尽管短期北方稻米市场相对尚可,但多数业内人士对中长期行情并未过分乐观,谨慎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点:新粮上市的压力:当前时间点已临近8月中下旬,南方早籼稻已陆续上市,中晚稻的收获期也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来。新季稻谷大量上市,将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需格局,供应压力增大是悬在米价上方最直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国内大米设计产能较大,市场一旦存在需求,短期内供应量就会覆盖,米价不存在长期上涨的可能。最后,南方稻米市场行情表现平平,近期早稻以及再生稻陆续上市,江西地区再生稻虽托市已经启动,今年早稻丰产,供应量偏大,虽价格止跌,但托市收购点偏少,贸易商抛货情绪仍未停止,而再生稻又因质量问题陷入价格竞争中,南方稻米市场依旧弱势运行。
综上,立秋后北方大米市场在季节性需求回暖、贸易商补库及集团消费增加的共同推动下,确实呈现出走货增量、价格企稳甚至小幅上扬的积极态势,市场利好消息初步显现。然而,即将到来的新粮上市压力、持续的成本压力以及终端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使得业内对长期走势的预期仍偏谨慎。业内表示当前的操作策略应以抓住短期回暖窗口、积极出货、优化库存结构为主,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预期不高。
欲了解更多稻米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敬请持续关注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台(graininfo)或可致电0451-88001128咨询,成为粮油信息网的会员,享受更多特权。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