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相信广大农民朋友们都已经知道中储粮在内蒙古地区粮库不同程度的下调了收购价格。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是大家所看到的,中储粮在内蒙古地区粮库收购指标接近完成,压价来控制入库量吗?笔者认为,原因可能不仅仅如此,或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探究竟,仅供参考!
缓慢渗透式的调整市价
近日,东北新季大豆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平稳,加上疫情影响,整个产区都处于一种静谧状态。中储粮内蒙古地区收购价格下调,无疑打破了这份沉寂,给整个产区市场带来一丝恐慌。本周中储粮拍卖也增加了2次购销双向竞拍,其目的主要在于新陈大豆轮换;销售竞拍也适度不同程度的调整了底价,但尽管如此,成交率依旧寡淡。新陈大豆价格差距缩小,鉴于今年新豆质量较差,开秤价格较高,后期农户惜售现象不断升级,即便陈豆价格一降再降,在面对今年高产下的新豆市场,仍旧不堪一击。
10月19日中储粮发布收购价格,给现货市场价格带来一定支撑,但随着市场低迷,走货不佳,市场宏观调控如约而至。尽管当前仅是内蒙古地区进行价格下调,但各地毛粮收购价格也较前期不同程度的下滑0.01-0.02元/斤。所谓卖跌不卖涨,此时的现货市场销售开始松动,部分地区低蛋白新豆毛粮收购价格为2.7-2.72元/斤,而且近期黑龙江、吉林地区粮库送货车辆较前期有所增加,待到库存接近收购指标要求时,市场价格或会再次调节。
目前大豆供应方面非常充足,但是下游需求却十分寡淡,全国疫情蔓延,大豆消耗缓慢,所以产区大量的粮源都进入到粮库或是送往榨油厂。自中储粮收购以来,市场价格便以此为标价,新季大豆现货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在货源流通比较缓慢的情况下,便有了随行就市的迹象,开始小幅震荡下调。毕竟今年东北地区豆源质量一般,货量充足,当前货源以各种形式滞留,市场竞争力偏弱,再加上运距问题,后市价格还有待近一步调节。所以现阶段中储粮开始缓慢渗透式的调节市场价格,毕竟1-2分的价格波动本就是在粮商、豆农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样即便后市价格下滑,也让农民朋友们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逐渐平衡国内市场价差
当前国内新豆市场价格南北差距逐渐缩短,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受豫、皖地区价格影响,江苏地区高蛋白大豆价格走势看弱,现阶段主流市场报价为3.15元/斤。新上市的黑脐大豆,蛋白较高,水分标准,但是市价与往年同期相比较低。有贸易商表示,今年黑脐大豆可谓“生不逢时”,过比重、色选外发价格为3.6元/斤。有着类似境遇的大白皮价格也是稳中偏弱,走货一般,销区采购不积极,而且货源选择也较为谨慎、严格。新季翠扇大豆由于今年种植面积偏少,才未受牵连,目前报价多在3.7元/斤上下浮动。
南方产区市场价格不仅受当地产量增加影响,上涨幅度有限,在中储粮收购价格发布后,各地水分也趋于标准,所以当时价格小幅上涨,自此之后便一直保持稳定,优质优价明显,农户挺价心理偏强。中储粮调价后,南北方价格差距显现,使得国内市场价差逐渐平衡。疫情影响下运输问题仍是关注的重点,销区采购时效能否得到保证,在运输期间豆价是否会有波动,都成为了采购商所要考虑的情况,部分发货地区多采用火运以保证时效,且货运运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市场价格的涨幅趋势,而且当前现货市场豆制品需求疲软,短期内在没有更多利好因素的情况下,新豆价格恐难大涨。
国际环境影响国内豆价
进口大豆到港问题及到港量一直备受瞩目。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所带来的运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其他航线也有待进一步考察才能实行。当前美国大豆收获进度为94%,符合市场预期,由于国内近期美湾豆货源较少,俄罗斯油粮备受油厂亲睐,如果短期内运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美豆将会失去更多的市场份额。
近日,中储粮下属油脂公司与ADM公司、先正达集团、中粮国际公司、嘉吉公司等供应商完成1000万吨大豆进口协议的签约,所以说进口大豆的缺口依然存在,如果十一月中下旬进口大豆能够如期到港,进口豆源增加,一直保持高位的豆价或将下调,国产豆价也将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中储粮本轮价格调节,虽然仅在内蒙古地区先行开展,但地区间的调节频率较快,仅相隔几日,便对周边地区价格再次进行下调。预计东北地区质量一般的新豆后市价格还会小幅震荡下滑。在疫情不断的影响下,货源流通缓慢,市场粮源积压,对后市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因素。预计后期中储粮或继续下调收购价格,待到市场余粮量减少后,价格调节或会上涨。建议持粮主体密切关注中储粮拍卖底价调节及实时市场情况变化,春节前夕酌情备货,切勿操之过急。欲了解更多大豆行情数据以及未来走势,敬请持续关注中国粮油信息网的官方网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台(graininfo)或可致电0451-88001128咨询,成为中国粮油信息网的会员,享受更多特权。(中国粮油信息网 刘佳/审稿 尹秀颖)
特别声明